[1] 王亮,马寿峰,李艳君. 对交通控制与诱导结合研究的评述[J]. 系统工程, 2004,22(2):56-62.
[2] Zhao Xiaohua, Shang Yanzang, Tan Linglong. A study on cooperation of urban traffic control and route guidance for congested condition [C]//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. 2010:2149-2158.
[3] 保丽霞,杨兆升,胡健萌,等. 交通流诱导与控制协同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及准最优求解算法[J]. 吉林大学学报:工学版, 2007,37(2):319-324.
[4] 陈昕,杨兆升,王海洋,等. UTCS与UTFGS协同优化研究[J].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, 2007,7(2):25-31.
[5] 陈昕,杨兆升,王海洋,等. 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协同研究[J]. 公路交通科技, 2007,24(4):121-125.
[6] 魏玉晓. 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协调优化研究[D]. 成都:西南交通大学, 2010.
[7] 鲁丛林. 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中用户最优系统最优协调模型[D]. 长沙:国防科学技术大学, 2005.
[8] 谷远利,李善梅,邵春福. 基于蚁群算法的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研究[J]. 系统仿真学报, 2008,20(10):2754-2756,2761.
[9] 彭登,徐建闽,林培群. 城市车路协同系统的通信及定位技术研究[J].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, 2011,32(3):859-862.
[10]张谞博. 信号控制道路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研究[D]. 长沙:湖南大学, 2011.
[11]罗霞,刘澜. 交通管理与控制[M]. 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 2008.
[12]曹翔宇. 城市路段行程时间计算研究[D]. 广州:中山大学, 2008.
[13]庄焰,曾文佳. 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研究[J]. 深圳大学学报:理工版, 2006,23(4):309-313.
[14][日]玄光男,程润伟. 遗传算法与工程优化[M]. 于歆杰,周根贵译. 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 2004.
[15]王小平,曹立明. 遗传算法——理论应用与软件实现[M]. 西安: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, 2002.
[16]戴红,杨兆升,肖萍萍. 交通流诱导与控制协同优化模型的遗传算法求解[J]. 吉林大学学报: 工学版, 2006,36(增刊1):157-160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