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廖建国,夏靖波,李永,等.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型与仿真分析[J]. 弹箭与制导学报, 2008,28(5):51-52.
[2] 王洪锋,周磊,单甘霖. 国外军事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[J]. 电光与控制, 2007,14(4):13-17.
[3] 李明.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发展简述[J]. 舰船电子工程, 2017,37(6):5-9.
[4] 史金霖,薛伟. 基于HLA/RTI的武器仿真系统[J]. 计算机与现代化, 2013(12):81-85.
[5] 张素芹. 多雷达信息融合仿真平台的构建与设计[J]. 应用天地, 2010,29(4):71-73.
[6] 周烈强,姚世军,姚云鹏. 基于HLA的飞行训练仿真系统[J]. 计算机与现代化, 2013(10):83-86.
[7] 高小亮,马骏骁,李劼. HLA-DDS分布式通信卫星仿真系统[J]. 应用天地, 2017,36(6):89-92.
[8] 周平,苏银科,沈超. 基于DDS的分布式数字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[J]. 系统仿真学报, 2014,26(8):1678-1683.
[9] 齐崇英,王艺,韩颖. 数据融合仿真系统通用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[J].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, 2012,33(2):706-708.
[10]李艳,黄柯棣. 仿真应用中想定生成与管理系统的实现[J]. 系统仿真学报, 2009,21(7):2094-2096.
[11]吴泽民,张磊,刘熹. 多源多目标信息融合仿真平台的分析与实现[J]. 军事通信技术, 2008,29(3):12-15.
[12]欧杰,曹祺,刘超. 低空突防可视化仿真平台开发[J].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, 2010,18(7):1572-1575.
[13]李亚楠. 战场侦察警戒信息融合仿真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[D]. 长沙:国防科学技术大学, 2005.
[14]李成玉,杜伟明,彭建怡,等. 基于HLA的火控雷达网融合控制系统仿真研究[J]. 中国测试, 2014,40(3):137-141.
[15]刘莹. 网上航迹融合仿真实验系统[D]. 大连:大连海事大学, 2017.
[16]陈咨余,张新伟,叶凌云. 基于LMS算法的多传感器数据加权融合方法[J].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 2014,50(20):86-90.
[17]李晓宇,王宇英,周兴社,等. 一种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仿真建模方法[J]. 系统仿真学报, 2014,26(3):631-637.
[18]张励. 先进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综合仿真技术研究[J]. 空天防御, 2018(1):36-43.
[19]李少华,杨奕飞,凌晓冬. 航天测控系统多数据源融合评估方法[J].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7,31(4):473-477.
[20]胡昌林,孙伟.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性能评估指标及计算方法[J]. 现代雷达, 2013,35(3):41-43.
[21]吴太旗,毛客成,边少锋,等. 基于Simulink的组合导航信息融合仿真平台的构建[J]. 火力与指挥控制, 2007,32(10):27-29.
[22]张小山. 惯性/多源信息融合与故障检测技术及其仿真平台的实现[D]. 南京:南京航空航天大学, 2010.
[23]杨雪榕,梁加红,冯向军,等. 分布式仿真软件三层设计模式及应用[J]. 系统仿真学报, 2008,20(21):5812-5815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