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路遥. 平凡的世界[M]. 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 2005.
[2] 段文英. 互联网时代下媒介与文学价值博弈的影视呈现——以《平凡的世界》为例[J].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, 2018,26(8):18-21.
[3] 黄书泉. 文学消费与当代文学经典建构——以《平凡的世界》为例[J]. 扬子江:评论, 2013(1):67-76.
[4] HAMMOND A, BROOKE J, HIRST G. A tale of two cultures: Bringing literary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together[C]// Proceedings of the 2nd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for Literature. 2013:1-8.
[5] ALDAMA F L, HOGAN P C. Conversations on Cognitive Cultural Studies: Literature, Language, and Aesthetics[M].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, 2014.
[6] 顾静航. 基于信息抽取的人物关系网络构建研究[D]. 苏州:苏州大学, 2014.
[7] 吉红宇.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人物关系挖掘[D]. 成都:电子科技大学, 2017.
[8] 张荣杰. 感知与现实人际关系网络:经典文学作品分析[D]. 漳州:闽南师范大学, 2018.
[9] 赵京胜,张丽,朱巧明,等. 中文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网络抽取与分析[J]. 中文信息学报, 2017,31(2):99-106.
[10]刘海燕,尹晓虎. 文学作品中的“小世界”——菲茨杰拉德小说人物关系网络的实证分析[J]. 统计与信息论坛, 2015,30(12):102-107.
[11]唐毅,王硕,胡桓. 《水浒传》人物关系网络的文本挖掘[J]. 社科纵横, 2018,33(4):117-120.
[12]陈蕾,胡亦旻,艾苇,等. 《红楼梦》中社会权势关系的提取及网络构建[J]. 中文信息学报, 2015,29(5):185-193.
[13]魏会洋,袁曦临. 社会网络分析在文学阅读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——以数字人文视角下的《白鹿原》人物关系阐释为例[J]. 新世纪图书馆, 2019(3):30-34.
[14]赵薇. 社会网络分析与“《大波》三部曲”的人物功能[J]. 山东社会科学, 2018(9):50-64.
[15]楼锴毅,霸元婕,李绍昂. 基于社交网络的小说聚类[J]. 软件工程, 2018,21(10):14-16.
[16]朱海澎,栾慧勇. 白鹿原上的“小世界”——电视剧《白鹿原》中人物关系网络实证分析[J].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, 2018(4):95-97
[17]董晓烨,柴静. 语料库辅助的文学作品主题分析[J].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8.28(3):106-111.
[18]熊丹,陆勤,罗凤珠,等. 基于语料库的明清小说人名与称谓研究[J]. 中文信息学报, 2015,29(1):19-27.
[19]EVEN S. Graph Algorithms[M]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11.
[20]熊中敏,朱春卫,郭振辉.等. 基于OLAP和聚类分析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[J].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, 2018,35(5):58-61.
[21]BLONDEL V D, GUILLAUME J L, LAMBIOTTE R, et al. Fast unfolding of communities in large networks[J].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& Experiment, 2008.
[22]李泽荃,杨曌,刘嵘,等. 复杂网络与机器学习融合的研究进展[J].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, 2019,36(4):11-62.
[23]司帅宗. 社会网络中的链路预测及网络重构[D]. 沈阳:东北大学, 2014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