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王向前,张宝隆,李慧宗. 本体研究综述[J]. 情报杂志, 2016,35(6):163-170.
[2] 付雨萌,程瑾,罗准辰,等. 基于本体的军事活动事件知识建模研究[J].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, 2020,29(3):47-52.
[3] 岳丽欣,刘文云. 国内外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比较研究[J]. 情报理论与实践, 2016,39(8):119-125.
[4] 张一帆,郭勇,李坤伟,等. 一种突发事件领域本体建模方法[J]. 信息系统工程, 2020(5):134-136.
[5] 马旭明,王海荣. 本体构建方法与应用[J]. 信息与电脑(理论版), 2018(5):33-35.
[6] 代婷婷,周乐,余秦勇,等. 基于需求评估响应的循环迭代本体构建方法[J]. 计算机应用, 2020,40(9):2712-2718.
[7] 车金立,唐力伟,邓士杰,等. 基于百科知识的军事装备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[J].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, 2019,40(1):148-153.
[8] 王雪梅,张春海. 一种改进的软件开发模型—组合模型研究[J]. 软件导刊, 2018,17(11):52-55.
[9] 殷美.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研究[J]. 电脑知识与技术, 2012,8(24):5913-5916.
[10]孟荣荣. 浅析中国哲学的“本体”与 “本体论”内涵[J]. 黑河学院学报, 2018,9(11):22-23.
[11]曹雨薇. 基于地理本体的地理过程概念建模与表达[D]. 南京:南京师范大学, 2019.
[12]刘鑫. 面向故障分析的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研究[D]. 北京:北京邮电大学, 2019.
[13]NECHES R, FIKES R E, FININ T, et al.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knowledge sharing[J]. AI Magazine, 1991,12(3):36-56.
[14]GRUBER T R. A translation approach to portable ontology specifications[J]. Knowledge Acquisition, 1993,5(2):199-220.
[15]孙雨生,付荣荣,郭隆敏. 国内本体研究进展:载文分析和知识基础[J].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, 2020,48(6):1314-1323.
[16]任飞亮,沈继坤,孙宾宾,等. 从文本中构建领域本体技术综述[J]. 计算机学报, 2019,42(3):654-676.
[17]廖劲为. 本体概念学习及本体关系学习方法研究[D]. 福州:福州大学, 2018.
[18]熊立红. 基于本体建模的核电厂运行规程图谱系统研究与开发[D]. 南京:东南大学, 2019.
[19]朱文跃,刘宗田. 基于事件本体的突发事件领域知识建模[J].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 2018,54(21):148-155.
[20]李文涛. 基于生物领域本体库构建研究[J]. 山东工业技术, 2018(15):229.
[21]黄恒琪,于娟,廖晓,等. 知识图谱研究综述[J]. 计算机系统应用, 2019,28(6):1-12.
[22]陈瓅. 基于自顶向下模式的领域本体构建技术[J]. 电脑知识与技术, 2016,12(27):181-182.
[23]余磊,谷宏强,孟晨,等. 基于本体的装备PHM知识化建模研究[J]. 火力与指挥控制, 2019,44(10):13-17.
[24]邵晓青,邬家炜. 基于分层模糊评价法的本体评价[J]. 计算机与现代化, 2011(6):175-180.
[25]马雷雷,李宏伟,连世伟,等. 一种自然灾害事件领域本体建模方法[J].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, 2016,32(1):12-17.
|